鲸豚的定义及特征
海豚和鲸统称鲸豚类动物(Cetaceans),这个字源自于拉丁文的“大型海洋动物”(Cetus)与希腊文的“海怪”(Ketos)。目前已辨识出79种,未来极可能发现更多新的品种。这些动物的形状、大小不一,有仅超过1米的小海豚,也有长达25米以上的蓝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有些鲸豚类动物体型修长,有些显得短胖;有些体色明亮而显眼,有些灰暗难以看清。他们生活在各大海洋以及许多重要河流内,从热带的温暖水域到极地的寒冷水域均可见到。
鲸是鱼?还是?
乍看之下,鲸和海豚颇似鱼类,尤其像鲨鱼。他们体型十分相似,都有背鳍、胸鳍和巨大的尾鳍。因为两者实在太相似了,以至于许多年前,鲸豚类动物被视为“会喷水的鱼类”。其实鲸豚类属于哺乳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鱼类更加密切,鲸豚类是恒温动物,必须用肺呼吸空气,生育方式为胎生,幼仔哺乳。
鲸和鱼的区别方法:快速区别鲸类与鱼类的最佳方法是观察尾鳍,鲸豚类的尾鳍呈水平,以上下的方式摆动;鱼类的尾鳍呈垂直,以左右的方式摆动。
如何辨别鲸和鱼?
鲸豚类通过、“气孔”在水面呼吸(鱼靠鳃在水中呼吸)
鲸豚类的最多只有一个背鳍,有的品种则根本没有。
鲸豚类的尾鳍为上下摆动(鱼的尾鳍为左右摆动)
鲸豚类的特殊行为
经过长期研究那些冲刷上岸或遭人类残杀的死亡鲸豚个体后,人们对鲸豚类的身体构造与生理机能已有相当的认识,但对于其行为之了解却少得可怜。鲸豚类大部分时间都隐于水中且长年远离陆地,这就对科研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不过近年来科技越来越发达,使得研究野生鲸豚类的成果与日俱增,下列所介绍鲸豚类的特殊行为是科学家揭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跃身击浪
鲸和海豚有时会举头离水、投身空中,然后再落回水中,激起一片水花,这就是所谓的“跃身击浪”,无疑地是最壮观的海面活动。人们往往只有在此时才看得见鲸豚类动物的整个躯体。关于跃身击浪的动机虽已有许多可能的解释,但仍未脱其神秘的色彩,可能是种示爱的表现、某种传讯的方式、赶集鱼群,或者驱离寄生生物的方法?也可能是展示力量或挑战,或纯粹只是好玩而已,当然也可能同时兼具上述各种功能。
浮漂
一群鲸豚类动物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动也不动的浮在海面上(如左图的鲸群),这就是所谓的鲸豚“漂浮”,其实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喷气
在广阔的海面上寻找大型鲸豚类的好方法就是透过他们的呼吸,即所谓的“喷气”或“喷水”,也就是鲸豚类在吸气之前的爆炸性呼气,以及当气呼出后,在它们头上所形成的雾状水气。
底岩磨蹭
鲸和海豚都是有触觉的动物,不仅人们喜欢触摸它们,鲸豚类本身似乎也乐在其中,它们不只让人抓搔鼻子,也会自行磨擦停滞船只的船体。左图中的海豚就正在用身体磨擦近岸浅水海底的圆卵石。
嬉戏
观察鲸与海豚的某些行为模式,除了解释成兴高采烈的嬉戏外,很难想象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他们彼此追逐、在空中跳跃、突然发动去向不定的游法,以及在水中扭体、翻身等。假如发觉有船只经过,他们会主动让开,然后进行船尾乘浪或船首乘浪。许多鲸豚类似乎乐于与人类、海豹、海龟或其他的物种为伴;他们甚至会戏耍海草、卵石以及海中的其他物体,拿来顶在嘴边或平放在胸鳍之间。这些活动当然有合理的解释,不过嬉戏显然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对年幼的鲸豚类而言,嬉戏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对成年的个体而言,则可能有助于强化社会关系。
为什么抹香鲸的头那么大?
通过对抹香鲸骨骼和表皮标本观察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抹香鲸头骨(准确的说上颌)实际是不大的,可是为什么表皮标本中它的头那么大呢?
原来抹香鲸头部的大部分空间被脂肪填充,这些脂肪被称为鲸油(也叫鲸蜡、鲸脑油)。抹香鲸的英文名sperm whale,其中sperm就是指的是其头部内含有的粘稠鲸油。
人们一直认为鲸油有着调节抹香鲸重心(浮力)的作用,在深潜时其血液流动减慢鲸油因降温而变得稠密而使鲸体容易下沉,;上浮时鲸油液化,降低身体的密度。另外,科学家的一种新的假设是这些鲸油也被推测可能用来对声波进行调整,也就是鲸的回声定位能力,有利于鲸利用水下探测猎物。